执行工作是保障司法公正的“最后一公里”,而这“最后一公里”充满了艰辛与挑战。为做到案结事了,我踏上执行征途的这十年来,风雨兼程、四处奔波,发扬“5+2”“白+黑”开展“凌晨行动”和“夜间突袭”,放弃陪伴家人时间、牺牲节假日是家常便饭,为此妻子经常笑我“不是在执行,就是在执行的路上”。
——道尽千言万语
强制执行配合善意执行,做到案结事了人和。在承办一起交通事故纠纷案中,面对老人无履行能力、女童受伤急需用钱的现实困难,我绞尽脑汁,曾在睡梦中惊醒。我在多次上门后,通过与村干部、邻居交谈,了解到老人的儿子现在广东务工,为人友善,收入较高,于是转变执行思路,多次电话联系老人的儿子,告知老人的失信行为可能会影响家人。在多次电话沟通后,老人的儿子决定替父亲分期三年履行。
最终,老人的儿子回到老家,提前一年时间替老人将女童的赔偿款10万余元全部履行完毕。
——踏遍千山万水
十年间,我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有一次,我刚从贵州省执行回来,就接到一起买卖合同纠纷的申请执行人打来的电话,确定被执行人张某现在广东,便又立即带着执行干警驱车千里,跨省追踪,经过一天一夜的蹲点守候在张某生活的小区必经之路上,终于在家门口将张某逮住,并对其予以司法拘留。
鉴于张某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以使用他人银行卡、微信等方式逃避执行,我将张某涉嫌构成拒执犯罪材料移送公安部门立案侦查,慑于巨大压力,张某家属很快就将拖欠三年的案款共计105万余元全部付清。
——排除千难万险
身处矛盾最前沿,执行干警经常面对各种压力,面临各种风险。在承办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一开始困难重重,该公司因经营不善,已经停产多年,履行能力差。质押的两堆煤炭,之前进行过数次评估,然而该公司以评估过程有问题为由不认可评估报告并且多次提出异议。为此我严把办案质量关,做到每一个程序都公开透明,先后前往萍乡二十余次。
为勘探看样求真求实,我多次爬上十多米高的小煤山协助评估拍卖相关人员开展工作,雨天全身泥水、睛天全身灰尘,我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当事人的肯定,该公司最终认可了评估结果。数万余吨煤炭拍卖如何实际操作,我在冥思苦想后找到了解决办法,组织银行、公司、仓储三方人员,商定在每一车出库单上签字后才可运出,拍卖结束后,出库单都装满了三大包。
现在,我虽然离开执行局,投身审判工作,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为民的初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我身处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线,在今后的法庭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