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新县探索防范化解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工作机制 筑牢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基石

2025年06月24日 02:17 编辑:周袁晓丹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观念的不断转变,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呈现社会关系多层次、矛盾主体多样化、利益冲突多领域等特性,因纠纷化解不力而引发的治安、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点。

婚恋家庭无小事。奉新县将婚恋家庭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作为“平安奉新”建设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探索建立健全联查、联享、联商、联调、联控“五联”工作法,通过源头识别、信息互通、聚力研判、多元化解和分类处置,努力实现婚恋家庭矛盾纠纷“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出县、问题不上交”。2024年以来,全县运用“五联”工作法妥善化解矛盾纠纷1325件,化解1283件,化解率96.83%,切实维系了家庭社会和谐有序运行,共建共治共享岁月静好。

缩影   一家人回归和睦

“他丢下我和孩子,电话不接,婆婆一分钱不给……”日前,怀孕7个月的刘某在奉新县澡溪乡调解室哭诉。

原来,刘某与韩某结婚后不久有了身孕。外出务工的韩某对妻子不闻不问,也不接电话。无奈之下,刘某要求婆婆劝说韩某,并要婆婆给予帮助。婆婆称没有钱,也不配合劝说自己儿子。刘某与婆婆争执不下,甚至大打出手,问题得不到解决,刘某便来到澡溪乡妇女联合会求助。

澡溪乡妇联主席一边安抚情绪激动的刘某,一边安排心理咨询师对她进行心理疏导;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刘某拉家常、讲亲情、忆往事等方式,有针对性地“找心症、抓心药”;村委会尝试与韩某进行电话沟通。

48小时后,韩某风尘仆仆出现在调解室。民警结合实际以案说法,劝诫双方在婚姻生活中要彼此信任、互相尊重,遇到问题应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调解员则表示法律规定夫妻有相互扶养的义务。需要扶养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可要求其给付扶养费的权利。韩某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具备相应的负担能力。

经过反复教育和调解,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刘某与韩某重归于好,刘某向婆婆道歉,一家人回归和睦生活。

这是奉新县运用“五联”工作法成功化解众多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的一个缩影。

联查   源头识别风险

多元力量全域查。奉新县整合妇联、政法、公安、法院、民政、网格员等力量,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滚动排查网络。每年上、下半年在县、乡两级开展“干警进网格、警民面对面”活动,组织全县政法干警不漏一户上门走访,了解掌握全县婚恋家庭矛盾纠纷情况。

关键环节重点查。奉新县在办理离婚登记“冷静期”(民政)、家暴警情处置(公安)、离婚诉讼立案(法院)、重点人群管理(乡镇)等关键环节,严格规范婚恋家庭纠纷排查程序,建立专项工作台账,实现“一案一档”管理。

基层网格常态查。奉新县针对高离婚率人群、两地分居、经济困难、感情不和、有不良行为记录等家庭,由全县303个基层网格提高走访频次,进行动态评估和精细画像,落实“一户一策”预防措施,实现隐患早发现、早干预。

联享   信息互通强支撑

信息汇通全量共享。奉新县建立婚恋家庭领域矛盾纠纷数据信息共享机制,要求民政局离婚事项受理、法院离婚案件受理、公安家暴案件受理以及乡镇(场、管委会)日常排查情况,于7日内全量推送至该县妇联。

据悉,2024年以来奉新县从“110”报警系统、“平安奉新”解纷码、网格员上报等平台收集信息共1325条,确保风险线索无一遗漏。

一库统揽云端共享。由奉新县妇联汇总统筹,协同该县综治中心将收集的信息实时、完整录入省级大数据平台及市级ODR平台,构建全域覆盖、动态更新的纠纷风险核心数据库。

分级施策智能共享。奉新县基于各部门推送的信息情况,对库内每起纠纷标注红、橙、黄、蓝四色风险等级,进行智能化、差异化管理,为后续对症施策、分级处置、资源调配提供核心数据支撑。数据跑腿有效让处置效率提升70%。

联商   聚力研判明路径

月度例会集中商议。依托奉新县综治中心月度工作例会,由妇联牵头,组织民政、法院、公安等部门,定期复盘案件进展、共享数据信息、研判风险趋势、解决协作堵点,形成会议纪要督办落实。

重点个案专题商议。奉新县对收集掌握的高风险个案,启动专题会商机制,由公安带卷宗、妇联带方案、基层带实情,实施“一对一”“红橙黄蓝”风险评估,共同落实分级管控、归口处置和包案化解举措。2024年以来,该县共专题会商化解该类疑难案件22件。

基层参与联动商议。奉新县常态化邀请基层一线网格员、村(社区)妇女代表参与会商,直接反馈基层实情和处置难点,确保研判信息“源头鲜活”、处置措施“对症下药”。

联调   多元化解提质增效

专业队伍联动调。由奉新县妇女联合会组建的“婚恋家庭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在县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整合“老娘舅”调解工作室、法院“奉法家和”审判示范点、公安“派出所联调室”、民政“晓霞工作室”等平台资源,实现调解力量、专业服务(法律、心理、社工)集中入驻、一站受理。2024年以来累计提供“法律+心理+社工”服务1.5万人次,家事调解成功率跃升至96.09%。

心理融合温情调。奉新县综治中心主导建立“调解+心理”模式,引入专业心理咨询师团队全程参与纠纷调解,全县138名心理咨询师遍布基层一线,对当事人进行心理评估和疏导,重点化解情感心结和负面情绪,提升调解成功率和修复效果。

部门协同分类调。奉新县公安局侧重前端快调,由派出所对婚恋家庭类警情第一时间介入调解,对复杂情况及时通报妇联、综治中心;法院侧重特色审调,家事法庭运用“圆桌调解”、人身安全保护令、家庭教育令、司法救助及“法院+N”回访机制,推动案结事了人和;民政侧重关口前调,婚姻登记处对申请离婚当事人,由婚姻辅导员、法律工作者提供“情感-法律-心理”综合服务,利用冷静期化解矛盾;乡镇侧重兜底调,统筹“老娘舅”调解员、网格员、平安志愿者等力量,就地调处一般性纠纷,筑牢第一道防线。

联控   分类处置守底线

分级响应差异控。奉新县对掌握的风险进行“四色管控”,蓝色风险由网格员加强日常关怀、教育疏导,力争就地化解在萌芽;黄色风险落实“一人一策”,及时干预防止升级;橙色风险动态掌握行踪思想,多部门联合攻坚化解;红色风险制发《重大矛盾风险预警提示函》督办,并作好应急准备。

突发事件同步控。奉新县一旦发生“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由县委政法委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严格落实“三同步”工作机制,公安力量第一时间到场,制止冲突升级,规范取证并疏导人群;联动宣传、网信等部门迅速介入,全天候监测防谣言扩散;民政、妇联及属地即时安抚受害者关联人员,提供心理支持与必要帮助,并在关联区域强化巡防力量,严防连锁反应,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双轨清源长效控。奉新县要求各地、各部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普法融入关键环节,增强群众法治意识和依法解决婚恋家庭纠纷能力,从思想源头减少“以暴制暴”冲动。2024年以来,该县依托“平安建设宣传月”等节点开展大小宣传活动150余场。同时,健全完善心理健康筛查、评估、疏导、转介和治疗机制。对排查和处置中发现具有明显心理问题、情绪极端或创伤的当事人,该县有关部门及时进行干预,化解心理危机,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

  来源:新法治报